想起来小时候很有趣的一件事,估计可以缓解下很多人的教育焦虑。
我小学班大概有 30 个人左右,根据不完全统计,最后进清北的 2,进华五档次的 5 以上。
但如果你问为何这个班成绩好,我只能说是风水玄学。
典型的问题班级,3 年级和 4 年级小朋友们凭一己之力,如上课和老师斗殴等,把班主任都逼走好几位。后来 4 年级来了一位能镇住场的班主任,才算把妖魔鬼怪们给压住了。
班里学神一位,历次考试都能把其他小朋友揍得鼻青脸肿,独一档。我属于第二梯队中的一员,2-5 名之间的水平。
我们对口的初中是一所菜中。等我升入这所初中以后,发现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在,但第一和第二梯队中只有我一人。此外班里长得比较漂亮的女生,家里看起来有点办法的同学,也都不在。
那些人都想办法去了牛中。
我也没想太多,佛系读了两年以后,到初三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
你们估计都知道杭州最好的中学是杭二和学军,但我那时候学军不太行,最好的是杭二和杭高,剩下几所学校在争夺第三的地位。
其中之一突然向本区的教工子女放开了转学的口子,只要考试进入他们的年级 TOP30 就行。我正好有这个资格,也没多想就去考了,最后排十几名就转学了,算是从菜校进入了牛校,虽然并非顶级名校。
呃,还和很多小学同学重逢了。
但等我中考的时候,突然发了一个政策。
当时杭州绝大部分都是完全中学,就是一个学校既有高中部也有初中部。正常中考的话,最好的学生肯定都去杭二和杭高,对菜中来说无所谓反正也留不住,但对次级牛中来说则损失很大,相当于自己初中培养了三年的好学生都送人了。
所以那几年规定,重点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只允许报考本校高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我没法报考杭二,还是有点遗憾的。
很多年来,我都没把上面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想,最近才惊觉原来是有联系的。正是因为上峰出了这么一个政策,所以我的母校才会在初三突然开口子锁定生源,否则多半我就去杭二了,未来我这个高考的 KPI 就和他们无关。
总之,我原以为转学是一个馅饼,没想到其实是一个坑。这他喵的真的是被人算计 30 年后才醒悟到…
小升初、初三转学、中考,这三个关键点,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我的选择全错。
但最后好像也没耽误什么,小升初托关系去杭二、杭高的似乎也没高考特别好,我这去了菜校的好像也没考特别差,基本就和小学各自的水平差不多。
至于去了清北的两个,其中一个是遥遥领先,我们早就死了攀比之心。
另外一个是家有虎妈,非北大不读,明明理工科很好为了进北大硬去读文科,凭借文科数学接近满分的优势擦边进的。如果按照这个套路,剩下几个第二梯队的大概率也能进。
所以我觉得,只要都坚持学习,读什么学校可能和成绩关系不太大。
来源:刘备教授 微信号:LiuBeiJiaoS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