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Eleanor
孙权从有记载开始的定位就不是名将,他是真的不擅长打仗,凡是他用人然后别人去打的都挺好。因而不存在打仗这方面一开始挺好然后拉胯的问题。
孙权最被称道的就是” 举贤任能 “,一个十八岁赶鸭子上架的少年人能面对当时江东在孙策死后,面对江东豺狼满道的局面,能稳住,而且花了三五年时间跟地方豪族沟通合作,提拔宗室,打击反叛,抚平江东,拓地荆扬,这个称他为年少万兜鍪不为过的。
孙权继位的情况,可以说这句三国志的总结相当到位。之前被孙策平定的各郡可以说是暗流涌动,孙权是在孙策的基础上再次加强了对于江东的掌控,杀了一批不合作的反叛者,拉拢了可以合作的豪族士人。
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賔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郡守反叛的情况:
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
孙辅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权幽系之。
建安八年,孙翊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时年二十。后年为左右边鸿所杀,鸿亦即诛。
江东的士人对待许昌的态度,两个例子,一个是沈友吴郡人,明确表示主上在许,一个华歆,寄寓江东然后天子征召马上就忽悠了孙权一顿,回北方了。
沈友:是时权大会官僚,沈友有所是非,令人扶出,谓曰:“人言卿欲反。” 友知不得脱,乃曰:“主上在许,有无君之心者,可谓非反乎?” 遂杀之
华歆:后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
跟江东士族合作(以下并非所有,仅挑两个做例子,耳熟能详的陆家不举例了):
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馀姚长。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也。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
提拔避乱的士人(以下并非所有,仅挑两个做例子,大家都知道的代表周瑜张昭不举例了):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隲齐名友善。张昭进之于孙权,权以为骑都尉、从事中郎。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孙权统事,岱诣幕府,出守吴丞。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应该说前中期的孙权执政下的江东,举贤任能是非常到位的,但是为什么孙权后期重用暨艳吕壹,甚至搞出二宫之争,这个原因肯定有孙权自身威势渐重,年老刚愎的原因。
但更深的是孙吴之后所有偏安江南的政权都有的问题:北方日渐平定之后,避祸江南的士人就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断绝,而本地豪族出仕的人则越来越多,在整个政权里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当初北方流亡而来的士人也逐渐的开始本地化。
我们常说东汉末年的地方豪族是之后魏晋门阀的前身,那东汉的世族和地方豪族是怎么样的?
在不考虑地方割据的情况下,东汉的世族是朝里要有三公九卿而且世有两千石,地方豪族则是不管太守郡守怎么变化,郡县里我家总有人在做官。东汉后期甚至有地方驱逐长吏的现象,长吏不一定只是郡守刺史,更可能还包括县令。
《后汉书・质帝纪》,本初元年正月丙申诏曰:“顷者,州郡轻慢宪防,竞逞残暴,造设科条,陷入无罪。或以喜怒驱逐长吏,恩阿所私,罚枉仇隙,至今守阙诉讼,前后不绝。送故迎新,人离其害,怨气伤和,以致灾眚。”
《桓帝纪》:建和元年四月壬辰,“诸州郡不得迫胁驱逐长吏。长吏臧满三十万而不纠举者,刺史、二千石以纵避为罪。若有擅相假印绶者,与杀人同弃市论。”
而根据《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政治影响》这篇论文的统计,终孙吴灭亡,孙吴的人才来自天下十五州其中的十一个州, 仅无凉州、 并州、 雍州和广州,而吴郡一地在江东出仕的人数达到了 107 人,占总数的 42%,而扬州出仕人数达到 63%,也就是孙吴朝中一大半都是吴郡人
以上可以说是暨艳案的大背景,暨艳是张温引荐的,他企图改革选官用人的弊病,把高位的贪鄙污卑者贬官,期间陆逊陆瑁朱据都劝阻认为这个事情行不通,最终暨艳被群臣弹劾,自杀。
艳,字子休,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杂浊,多非其人,欲令臧否区别,贤愚异贯,弹射百僚,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憎爱,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斥还本郡。
三国志记载当时群臣反对的理由是” 专用私情憎爱,不由公理 “。
但当时的人是怎么看暨艳的
初,曁艳造营府之论,逊谏戒之,以为必祸。—— 陆逊传
时尚书曁艳盛明臧否,差断三署,颇扬人暗昧之失,以显其讁。瑁与书曰:“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远模仲尼之泛爱,中则郭泰之弘济,近有益于大道也。” 艳不能行,卒以致败。—— 陆瑁传
朱据字子范,吴郡人也,补侍御史。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励浊,足以沮劝,若一时贬黜,惧有后咎。艳不听,卒败。—— 朱据传
后艳遇罪,时人咸自营护,信厚言薄,表独不然,士以此重之 —— 陈表传
三国之后的人怎么看暨艳的
暨艳、张彝皆以不及是而败,悲夫!斯理甚明,盖非英明之君,不可以语焉。—— 唐 通典
以上材料来说暨艳不是个弄臣或者说小人,相反他有自身抱负希望可以扬清去浊,但可惜过于急躁的方式和偏安政权逐渐单一的人才来源只能和他的理想背道而驰。
至于吕壹,他的记载更少,相比暨艳是吏治改革不同,吕壹更类似特务头子,干的就是检举揭发的工作,但是吕壹后来造谣污蔑郑胄刁嘉顾雍,到朱据头上,孙权发现朱据清白,而且居然连朱据都敢诬告就杀了他。
从整个吕壹事件来看,这种特务头子搞诬告居然没有一个三国志和集注记载有大臣被杀或者流放,当然是有步隲是仪的尽力解救的原因,但对比后世武周,还是可以说吕壹功力不够,或者说此刻的孙权心里还是有杆称,到底哪些人可以杀哪些人要敲打。
孙权在听说只有是仪没有黑料的时候,感叹” 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这句非常能说明他用吕壹就是拿来警戒群臣的一把刀。
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
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 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 举罪纠奸,纤介必 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 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 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 “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
吕壹历白将相大 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 “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暨艳吕壹是孙权后期非常重要的政治节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江东朝廷上下吏治不行,上下勾连,以至于孙权和大臣之间的信任多被消磨,虽然孙权尝试用暨艳吕壹这种投效自己的臣子来破局,但已经是积重难返,也是为之后的二宫之争埋下伏笔。
从孙权来看其实也能解释大家为什么更爱东汉末年,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虽然有不择手段但大体还是建立英雄功业,而到了三国时期不免陷入政治斗阵,用政治手段来达成目标。孙权作为横跨两个时期的人物,自然体现的更明显。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