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家名为 “一米八海洋科技” 的企业,引发了市场关注,只因股东名单里,马云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家注资 1.1 亿元的企业,于 2023 年 7 月 20 日在杭州完成注册。控股股东是今年 3 月成立于香港的 1.8 Meters(持股 80%),而马云则以 “大井头贰拾贰号”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身份,间接持股 10%,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胡晓明持股 5.5%。
资料显示,除了一米八海洋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之外,1.8 Meters 的实控企业还包括一米八海洋科技(舟山)有限公司和一米八农业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成立时间均不足 1 年。
值得注意的是,1.8 Meters 的多名高管均与阿里巴巴有渊源。除了胡晓明,核心团队还包括前蚂蚁金服投资部总监丁铭、前蚂蚁集团数据可视化方向负责人林志峰,以及前阿里巴巴 HR 资深总监龚玉萍。
从经营范围来看,一米八海洋科技主要从事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生物质能技术服务、海洋工程平台装备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销售。
业内猜测,上述投资或为马云在这些领域最新的布局动向。很多人也好奇,回国不久的马云,这一次的新生意为何是新能源,又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万亿产业从养鱼开始
单从名字就可以初步推断,“一米八” 的主要业务将围绕海洋资源和技术展开。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编写的《中国蓝色经济报告 2022》,2020 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约为 8 万亿元,其中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分别为 3 万亿元、2.3 万亿元和 2.7 万亿元,为全球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并估算中国海洋总价值为 54 万亿元,年度可持续海洋生产总值为 2.1 万亿元。
这份报告还指出,海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和交易量最大的食品之一。其中,2017-2019 年海产品为中国人口提供了动物蛋白摄入量的 20% 以上,为了维护这一宝贵的可再生资产,应确保可持续渔业的发展,扩大可持续水产养殖规模,以满足未来需求。
近年来的公开报道中,退休之后的马云对农业十分关注,其中就包括了渔业。
实际上,这并不是马云首次布局海洋产业。早在 2020 年 9 月,马云就通过控股的海南云锋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45% 注册成立了耕海牧洋,注册资本 2 亿元。
成立之初,耕海牧洋就计划投资 14 亿元打造海南儋州现代化智慧渔业项目。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一期投资 2.68 亿元,以陆基循环水科研示范、种苗生产、检测监测、暂养暂存为主要建设内容,预计今年 11 月即可投产。
但智慧渔业目前还是一个并不成熟,且没有超大型企业涉猎的领域。“智慧渔业” 是指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使渔业生产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一种管理模式,目的是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改善渔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未来渔业的主要升级和发展方向。
对可持续农业和食品行业兴趣浓厚的马云,就曾到访日本海洋养殖大学,专门学习养殖渔业技术的运作。不仅如此,马云退休后曾前往荷兰、日本、泰国等多个农业研究机构考察农业渔业技术。
《南华早报》曾引述接近马云的消息人士称,马云决心要把其他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带回中国,他相信最新技术的结合,将对推进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并带来更多机会。
数据显示,就在这家公司成立不到 10 天后,马云旗下实控公司又投资成立了一米八海洋科技(舟山)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均是以海洋产业为主的企业。
箭指海上风电
相比智慧渔业,马云对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的投资布局,才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这也被列入了新公司的经营范围内。
国内某智慧风电解决方案服务商向虎嗅透露,他们正在与 “一米八海洋科技” 洽谈资本层面的合作。尽管具体合作细节暂不方便公开,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业务,将是这家新公司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有行业人士推测,随着海上风电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大势,马云低调踏入这一领域,后续或将弈出一盘大棋。
福建平潭外海,16 兆瓦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
就在 6 月初,《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鼓励对海上风电等用海进行立体设权。前不久闭幕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还提出了 “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的要求。
上述行业人士认为,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踏入新能源产业,与这两项政策的推进有很大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海域资源管理沿袭二维 “平面化” 思维规律,存在海域空间边界不清、海域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利益相关者矛盾难以协调等问题。确权之后,海域空间将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4 层,这些海域资源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战略空间。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双控,带来的是更精细化的管理。对企业而言,原来能耗双控单纯以能耗的指标考核,“不管企业用什么电,都算到能耗里面。” 而现在,碳排双控则要分清绿电还是火电,属于绿电的部分不再计入能耗计算额度中,给企业减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绿电的使用意愿和需求。
对产业而言,碳排双控将促进新能源供给的均衡发展。原来的能耗双控,虽然催生了 “农光互补” 的模式,导致 “五大六小” 发电企业都去抢占土地资源,而且没有改变风电光伏聚拢在资源禀赋更好的西北地区的局面。东部省份用电,要先从风光大基地发电,再通过特高压输变电线路,把西部的绿色电力输送到东部省份。
某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工作人员在光伏设备下收获对虾
改为碳排双控之后,东部省份也有动力通过发展新能源海上产业带,逐步摆脱对西部的用电依赖。不需要再因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看电网的 “眼色”。某种程度上,“这其实就是农光互补的翻版,变成了‘水产养殖 + 海上风电光伏’的模式,” 上述行业人士如是说。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 3.89 亿千瓦,同比增长 13.7%,其中陆上风电 3.58 亿千瓦,海上风电 3146 万千瓦,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只是刚刚开始。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 9 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 期间,各地出台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规模已达 8000 万千瓦,这将推动海上风电实现更高速发展。
显然,马云选择在海上风电的早期发展阶段布局,既选择了合适的时间,也卡对了位置。
江西吉安,养殖户在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准备下网,远处矗立着大型风力发电机
早在 2015 年,阿里就开始向新能源领域跨界,先后与国网、南网等大型电网央企合作。与此同时,阿里通过达摩院的技术解决方案,横跨风电功率预测领域。在 2022 年 3 月,团队研发了可精准预测风电场风速及发电功率的 AI 算法,可用来对平原、山地、海岸等不同地形的风速进行预报,并预测该区域内风电场的发电量,为电网调度提供数据支撑,提升风电消纳率。
按照公司相关的介绍,在复杂的山地风电场中,使用达摩院 AI 预报的准确率可提升 20%。该算法目前已服务国内多个风电场。
眼下,“一米八海洋科技” 在新能源业务的具体定位还不得而知。但如果通过利用阿里在软件技术、行业数据优势,以及在产业生态链长期积累的合作经验,有机会借助海洋场景,打造下一个数字能源平台。
来源:虎嗅网